翼状胬肉属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中医称为“胬肉攀睛”,多因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因表现形状类似昆虫翅膀而得名,属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赘生物组织,侵犯至角膜,可逐渐增大,甚至覆盖至瞳孔区严重影响视力。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可发生于单眼或者双眼。翼状胬肉一般没有特殊处理,但是当翼状胬肉在发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眼部红痛、流泪、感染等迹象的时候,需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进行对症处理。翼状胬肉发生发展到角膜缘内2-3mm的时候,要考虑手术治疗,否则翼状胬肉发展过大、过厚,遮挡瞳孔区,会影响视力。
总的来说,通过术前、术后恰当的点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一、术前用药。
术前用药的目的是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常用的有抗菌素眼液、减轻血管充血剂、非甾体类抗炎药。术前一般要做泪道冲洗,防治泪道中的细菌在角膜表面有创口的时候对角膜造成威胁。减轻血管充血剂和非甾体类抗炎可以使胬肉避免过度充血,不利于手术。同时充血明显的胬肉术后的复发率也较高。
二、手术方式。
胬肉的手术方式一般有单纯切除+巩膜暴露法,单纯切除+球结膜缝合,切除+球结膜转埋,切除+带蒂球结膜移植,切除+游离球结膜移植,切除+角膜缘移植,切除+羊膜移植,切除+羊膜移植+角膜缘移植或球结膜移植。每种手术都可以在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棉片贴敷。根据患者的年龄、胬肉生长的状态、大小、患眼的具体状况,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三、术后观察用药。
翼状胬肉手术后的观察和用药极为重要。在角膜上皮愈合前可使用抗菌素眼膏,球结膜植片存活良好时,应及时拆除缝线。在角膜上皮愈合后,需及时点用激素类抗炎药,减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以轻术后的炎症反应。国外文献报道,在新生血管生长及胬肉有复发倾向时,可短期应用抗血管生成剂。关于药物抑制胬肉复发的研究目前仍然是国内外眼科学者研究的热点。